了解雄黄的功效与作用,看看古人端午节是怎么用它的!
说起雄黄这玩意儿,我最早接触还真是因为过端午节。小时候在老家,每年快到端午,家里的老人就会捣鼓这东西,神神秘秘的。
我用雄黄的经历
第一次是跟着学样儿:
那会儿小,看大人把黄色的粉末,也就是雄黄,倒一点点到白酒里,搅和搅和,但绝对不是给我们小孩喝的。他们说这叫雄黄酒,主要是用来“辟邪驱虫”的。

- 我记得特别清楚,大人会用手指头蘸一点,点在小孩的额头、耳朵后面、手心脚心这些地方。
- 然后拿着剩下的酒,到屋里屋外,墙角、门槛、窗户边都洒一点。说是这样,五毒(蛇、蝎子、蜈蚣、壁虎、蛤蟆)就不敢进家门了。
我那时候也不懂啥原理,就觉得挺好玩的,跟着大人后面看,闻着那股有点刺鼻的味道。每年都这么弄一回,好像成了端午节的一个固定节目。
后来自己试着用:
长大了搬到城里住,虽然没那么多蛇蝎蜈蚣了,但夏天蚊子苍蝇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虫子还是挺烦人的。特别是住一楼或者老房子,潮湿的地方更容易招虫。
我就想起了老家用的雄黄。跑去药店问,还真有卖的,就是那种黄色的粉末。
- 驱虫实践: 我没弄雄黄酒那么麻烦,就直接把干的雄黄粉末,撒在家里的几个关键位置:
- 厨房水槽下面
- 卫生间的角落
- 阳台窗户缝
- 床底下靠墙的地方
- 观察效果: 撒了之后,感觉那段时间,家里的小飞虫、蚂蚁什么的确实好像少了点。是不是心理作用我说不但至少那股味道,虫子可能真的不喜欢。反正比喷杀虫剂感觉要传统、安心一点点,虽然我知道这玩意儿有毒性。
关于别的用法:

网上、老一辈也说雄黄能解毒杀菌,治个皮肤癣、疮什么的。这个我没敢试。毕竟知道这东西主要成分是硫化砷,加热了还有剧毒。用在皮肤上,万一吸收了或者搞不好弄巧成拙,那就麻烦了。对于涂抹皮肤或者内服,我个人是敬而远之,绝对不碰。
我的总结
我用雄黄,基本上就是遵循老传统,在端午节点个额头意思一下,或者夏天撒点在角落里驱驱虫。效果嘛我觉得有那么点用,但也不是神药。关键是得注意,这东西有毒,千万不能内服,外用也得小心,别弄到小孩或者宠物能接触到的地方。撒粉的时候戴个口罩手套啥的总是好的。对我来说,它更多的是一种习俗的延续和一种相对温和(相比杀虫剂)的驱虫尝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