蜈蚣的功效与作用真的好吗?专家为你详细解读它的价值!
今天跟大家聊聊蜈蚣这玩意儿。说起蜈蚣,大家伙儿第一反应肯定是“哎呀妈呀,好吓人!”确实,那百十来条腿,瞅着就瘆得慌。这东西在中医里头,还真是一味挺重要的药材。我,也是因为家里老人的一些老毛病,才开始琢磨这些东西的,今天就把我自个儿捣鼓和了解的过程跟大家说道说道。
起因:家里老人的关节不爽利
事情得从去年说起。我老丈人,年轻时候干活儿落下的毛病,一到阴雨天或者换季的时候,那膝盖、老腰就跟上了弦似的,又酸又疼,有时候晚上都翻来覆去睡不西医也看了,说是退行性关节炎,开了些止痛药、营养软骨的,吃着,管点用,但一停就老样子,治标不治本。后来也试过一些中成药,贴膏药,效果都那么回事儿。
偶然的发现与初步了解
有一次,跟一个懂点中医的老邻居聊天,说起这事儿。他琢磨了一下,说:“你们可以试试蜈蚣,那玩意儿通络止痛效果挺猛的。”我一听,蜈蚣?那玩意儿不是剧毒吗?能吃?老邻居看我一脸不信,就跟我科普了一下。他说这蜈蚣,叫“天龙”,在中药里头,是专门用来熄风止痉、攻毒散结、通络止痛的。尤其对于那种风湿顽痹,关节疼痛,效果不错。

我将信将疑,回家后就开始查资料,也问了些懂行的朋友。发现这蜈蚣入药历史悠久了,《神农本草经》里头就有记载。主要的作用就是搜风、镇痉、解毒、通络。因为它性子比较燥烈,善于“走窜”,就是说它能跑到身体各个角落去疏通那些不通畅的经络。
实践前的准备:挑选与处理
了解到这些后,我就想着试试看。咱也不是医生,不敢瞎用。我先去药店问了问,确实有卖炮制好的蜈蚣干。药店的师傅告诉我,药用的蜈蚣一般都是去头去足的,用竹片把身体绷直,然后晒干或者烘干。这样处理过的蜈蚣,毒性会降低很多,但药效还在。
我看那些蜈蚣,都是扁平长条形的,颜色暗红或者棕红,闻起来有股特殊的腥气。师傅还说,这玩意儿辛温,有毒,归肝经,所以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,不能过量。
- 挑选:我选的是那种身体比较完整、干燥、颜色比较正的。
- 处理:药店已经处理好了,但我还是多问了一句,如果是自己抓的,那处理起来就麻烦多了,而且毒性控制不不建议自己搞。
尝试与观察(重点:遵医嘱)
我没敢直接给我老丈人用。我是先咨询了一位信得过的老中医。把老丈人的情况详细说了说,也提了蜈蚣这事儿。老中医说,蜈蚣确实对这类风湿痹痛有效果,但他强调必须配伍其他药材一起用,才能扬长避短,而且用量控制非常关键。
后来老中医给开了个方子,里面就有蜈蚣,但量非常小,并且是跟其他一些祛风湿、补肝肾的药材一起研成粉末,装在胶囊里,或者用黄酒送服少量。我们就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。吃了一段时间,你还别说,老丈人自己感觉疼痛确实缓解了不少,阴雨天也没以前那么难受了。

我还了解到,蜈蚣除了内服,有时候也用来外敷,比如治一些疮疡肿毒、蛇虫咬伤什么的,就是把它研成粉末,用醋或者酒调了敷在伤口周围。不过这些咱都没试过,毕竟风险太大了。
总结与体会
通过这回实践,我对蜈蚣这味药材有了更深的认识:
第一,功效确实猛。 特别是通络止痛这块,对于一些顽固性的疼痛,如果辨证准确,用对了,效果比很多温和的药材来得快。像中风后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,还有小儿惊风抽搐,破伤风这些,中医里也常用到它。
第二,毒性不可忽视。 正所谓“是药三分毒”,蜈蚣的毒性更是不能小瞧。千万不能自己想当然地用。用量、用法、配伍,都得有专业中医师的指导。自己瞎搞,很容易出问题,轻则伤身,重则中毒。
第三,应用范围挺广。 除了上面说的,像什么淋巴结肿大、一些体表的化脓性疾病,甚至有些说法是辅助抗肿瘤(这个咱就不深入了,太专业),都可能会用到蜈蚣。主要就是取它那个攻毒散结、通络的力量。
蜈蚣这玩意儿,虽然长得吓人,但在中医手里,确实能派上大用场。关键就在于怎么用、谁来用。我们普通人,了解一下它的功效和作用就行了,真要用到,还是得老老实实听医生的。这回的实践记录就到这儿,希望能给大家提个醒,也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小小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