皂角刺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能消肿排脓是真的吗?
大家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用皂角刺的一些经历。这东西,挺有意思的,也是我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点小经验。
初识皂角刺
最早知道皂角刺,还是听家里老人说的。那时候对这些老东西也不太在意,觉得哪有现在的药来得快。直到有一次我自己遇上个麻烦事儿,才真正开始琢磨它。
那会儿我记得是胳膊上长了个硬疙瘩,有点像疖子,但是就是不冒头,按着还有点疼,红红的一小片。拖了几天,还是老样子,心里挺烦的。去看医生,觉得也没到那份上,就想起了老人说过的土法子。

动手尝试
我就去家附近的中药铺问了问,果然有卖皂角刺的。买回来一看,就是那种灰褐色、又粗又硬的刺,看着就扎手。药铺师傅说这玩意儿得处理一下才能用。
我拿回家,先是找了个旧毛巾垫着,用锤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敲碎。这步得特别当心,那刺硬得很,碎片容易乱飞,别扎着手或者眼睛了。我当时弄得满头大汗,才把它敲成小段和一些粗末。
接下来怎么用?我记得当时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煮水,一种是磨粉。我选了煮水,感觉操作简单点。找了几小段敲好的刺,洗干净,放在小锅里,加了大概两碗水,开火煮。
煮了大概十几二十分钟,水变成淡黄色,有点淡淡的味道。我就关了火,等它凉到温乎乎的不烫手。
敷用与观察
然后我就找了块干净的纱布,叠了几层,蘸上煮好的皂角刺水,轻轻敷在那个红肿的硬疙瘩上。刚敷上去没啥特别感觉,就是温温的。

我就这么一天敷个两三次,每次大概敷个十五到二十分钟。纱布凉了就再蘸点温热的药水。得坚持,不能弄一次就指望立马见效。
大概敷到第二天下午,我就感觉那个硬疙瘩好像没那么硬了,周围红肿的范围似乎也小了点儿。最明显的是,感觉里面好像有东西在往外“顶”,就是那种快要出脓的感觉。
到了第三天早上,果然,那个疖子顶端冒出了个小白点,脓头出来了!我轻轻挤了一下,脓就顺利排出来了。脓排干净后,肿痛感一下子就减轻了大半。后面几天就慢慢愈合了。
一点体会
从那次之后,我对皂角刺这东西算是有了点直观认识。我的体会是:
- 它对于那种刚起的、红肿比较硬、不容易出脓的疖子或小痈肿,好像确实有点“往外托”、“帮助排脓”的意思。
- 处理皂角刺一定要小心,它非常硬,容易伤到手。
- 煮水外敷是我个人实践过的方法,感觉相对温和一点。
- 这不是万能的,也不是用了立马就需要点耐心。
后来我也查了下,都说它能消肿排脓、托毒什么的,跟我那次的体验也对得上。还听说能杀虫治癣,不过我没在这些方面用过,主要就是对付那种“闷头”的肿块。

总的来说,皂角刺在我这儿,主要就是用在了帮助排脓、让肿块快点“熟透”这方面。算是我实践中的一个小记录,分享给大家,但要提醒一句,这都是我的个人经验,不一定适合所有人。真遇上问题,最好还是听专业医生的建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