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楝子的功效与作用大揭秘,老中医告诉你真相!
大家今天得空,正好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捣鼓中药材那点事儿。这回的主角是“川楝子”,这玩意儿我之前也是机缘巧合才接触到的,后来自己琢磨了琢磨,也算是有点心得体会,今儿个就掏心窝子给大家伙儿说说。
我的实践过程
最开始知道川楝子,还是因为那阵子我老感觉肚子胀,有时候还有点说不出的隐隐作痛,尤其是吃完饭或者心情不太顺畅的时候。不喜欢有点小毛病就往医院跑,总想着自己先琢磨琢磨,是不是吃坏啥了,或者生活习惯哪儿不对。
第一步:瞎琢磨与初步了解

我就开始回忆,最近吃了啥特别的没?作息乱了没?想来想去,好像也没啥大问题。后来跟我一个懂点养生的老邻居聊天,他听我这么一说,就提了一嘴,说我这情况有点像中医里说的“肝气不舒”或者“肝郁化火”啥的,可能会引起胁肋胀痛。他随口就提到了“川楝子”,说这玩意儿好像对这类有点用。
第二步:找川楝子,观察它
听他这么一说,我就上了心。第二天我就跑去我们这儿一个老药铺,跟坐堂的老药师打听。药师从药柜里给我抓了点川楝子,我瞅着这玩意儿,就是那种干瘪的小圆球,黄褐色或者棕褐色的,闻起来有点特殊的味儿,说不上香也说不上臭。药师告诉我,这玩意儿也叫“金铃子”,性子偏寒,味道挺苦的。
第三步:小试牛刀与感受
我当时没敢自己瞎用,毕竟药师也说了,这玩意儿有小毒,不能乱来。我就问药师,一般这玩意儿怎么用,他说通常是配伍在方剂里,很少单用,特别是用量得讲究。后来有一次,我确实是吃得有点油腻,加上熬夜,感觉肝火特别旺,嘴巴苦,人也烦躁,肚子也胀。我想起这个川楝子,就咨询了下认识的中医朋友,他给我开了个小方子,里面就有那么几克川楝子,配合着其他一些疏肝理气的药材一起煮水喝。

我按照他说的剂量,把几味药放砂锅里煮。煮出来的药汤,那叫一个苦,川楝子的苦味还是挺明显的。喝了两三天,你还别说,感觉肚子胀的情况确实轻松了不少,那种烦躁憋闷的感觉也缓和了些。这肯定不是川楝子一个药的功劳,是整个方子的作用,但川楝子在里面肯定是起了它该起的作用。
第四步:查资料,深入记录
有了这回经历,我就对川楝子更感兴趣了。我特地去翻了些中医药的书,也上网查了些资料,想把它的功效作用搞得更明白些。这一查,还真让我学到不少东西,我就把这些都给记下来了。
主要功效和作用的记录
通过我自己的初步体验和后来查的资料,我大概总结了这么几点关于川楝子的功效和作用,分享给大家伙儿:
- 疏肝泄热,行气止痛:这是它最主要的一个作用了。就像我之前那样,肝气不顺畅,或者肝火比较旺的时候,人就容易胸闷、肚子胀、两胁肋骨那块儿疼,甚至有时候头都会胀痛。川楝子就能帮助把肝里面的热邪给清一清,让气儿顺一点,疼痛自然也就减轻了。我那次肚子胀、烦躁,估计就是它在这方面起了作用。
- 杀虫:这个我倒是没亲身体验过,但很多资料都提到它有杀虫的功效。说是对一些肠道里的寄生虫,比如蛔虫啥的,有一定的驱杀作用,能缓解因为虫子引起的肚子疼。以前卫生条件不好的时候,这个作用应该挺重要的。
我还了解到,川楝子这东西,虽然有点用,但因为它性寒味苦,还有点小毒,所以不是啥情况都能用的。比如脾胃虚寒的人,就是平时就怕冷、容易拉肚子那种,就不太适合用。而且用量也得特别注意,不能自己瞎加量,不然可能会有不良反应。

我对川楝子的实践,主要还是从自己身体出现的一些小不适开始,然后去了解、去尝试(当然是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的小剂量配伍)。我觉得中药这东西博大精深,每一样药材都有它的脾气和特性。我们自己平时多留心观察身体的变化,多学习点相关知识,遇到问题及时请教懂行的人,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,而不是盲目跟风或者自己瞎用。
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这么多,以后再有啥心得体会,我再来叨叨!记住,身体不舒服,特别是要用药的时候,一定得找专业人士,别自己当大夫,安全第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