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盘点,日常保健常备它准没错

想跟大家伙儿聊聊我自个儿琢磨“生地”这玩意儿的一点经历。也不是啥高深学问,就是喜欢瞎折腾,对自己身体的一些小变化也比较上心。前段时间,我就感觉自个儿有点不对劲。

我的“上火”初体验

具体是啥感觉?就是老觉得口干舌燥,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,舌头伸出来一看,好家伙,红红的,还有点发干。晚上睡觉也不踏实,总觉得身体里有股燥热,有时候还会有点盗汗,就是老话说的“骨蒸劳热”那股劲儿,虽然没那么严重,但总归是不舒服。那段时间,我琢磨着,这不就是大伙儿常说的“上火”吗?而且我发现自己上厕所也不太顺畅,有点便秘的苗头。

我就想着多喝水,吃点清淡的,什么苦瓜、绿豆汤,也捣鼓了一些。效果嘛不能说没有,但总觉得没到点子上,那股子不爽利的感觉还是缠着我。

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盘点,日常保健常备它准没错

寻根究底,初识生地

后来有一次,跟我家老太太聊天,她听我说了这些症状,就念叨了一句:“你这是不是热入营血,津伤了?试试生地看看?” 我一听,生地?这是个以前光听说过熟地,补血的,生地是干嘛的,我还真不清楚。

我就开始自个儿查资料,也问了问懂点中药的朋友。他们告诉我,这生地,也叫生地黄,跟熟地是亲戚,但炮制方法不一样,功效也就差远了。它主要是清热凉血,还能养阴生津。这不正对我的症状吗?什么热入营血、舌绛烦渴、津伤口渴、肠燥便秘,听起来都跟我那段时间的感受对得上号。

我的生地实践记录

了解了这些,我就寻思着,那得试试。我跑去家附近的一个老药铺,跟老师傅说了我的情况,老师傅也说可以用点生地。于是我就买了点干的生地块根回来。

这玩意儿看着黑乎乎的,有点像干了的红薯块。怎么用?药铺的师傅说,最简单的就是煎服,一次用个10来克就行。我就照做了:

  • 清洗:我先把几块生地用清水冲了冲,把表面的浮土洗干净。
  • 浸泡:然后稍微泡了一下,大概十几分钟,让它微软一点,好出味儿。
  • 煎煮:找了个小砂锅,把生地放进去,加了大概两三碗水。先用大火烧开,然后转小火慢慢咕嘟,大概煮了有个二三十分钟。
  • 取汁:煮好之后,把药汤倒出来,颜色是那种深浓的,闻起来有股淡淡的药香,还有点甜丝丝的味道。

我第一次喝的时候,感觉味道还行,甘中带点微苦。就这么着,我连着喝了三四天,每天一次。也没敢多用,毕竟是药材,不能当饭吃。

生地的功效与作用盘点,日常保健常备它准没错

实践后的感受与总结

还真别说,喝了几天之后,我确实感觉身体舒服了不少。最明显的是:

  • 口渴缓解了:不像之前那样,老是觉得嗓子冒烟。
  • 内热减轻了:晚上睡觉踏实多了,那种身体里往外冒热气的感觉基本没了。
  • 排便顺畅了:这个也挺惊喜的,上厕所没那么费劲了。

通过这回实践,我算是亲身体会到这生地清热凉血、养阴生津的功效了。我这也就是分享我自己的经历,毕竟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遇到的情况也不同。如果大伙儿身体有不舒服,还是得找专业医生看看,别自个儿瞎琢磨。我就属于那种爱较真,喜欢把事情弄明白的,顺便记录一下自己的小实践。

不过也得提醒一句,这生地性寒,不是所有人都适合,特别是脾胃虚寒,容易拉肚子的人,用之前最好问问懂行的人。还有,它好像不能跟什么川乌、草乌一起用,这些都是我后来查资料看到的,也算是长知识了。

这回对生地的“探索”,让我对这些传统的东西又多了份认识。有时候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,还真是挺有道理的。

您可能还喜欢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