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贯煎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?医生告诉你怎么用才对。
大家今天又来跟大家唠唠嗑了。这回想跟大家分享的,是我自己最近琢磨和体验“一贯煎”这玩意儿的一些事儿。咱也不是啥专业大夫,就是瞎折腾,然后把过程和感受记录下来,给大家当个乐子,或者说,万一有人跟我情况类似,也能多个参考不是?
起因是这样的:
前段时间,不知道咋回事,就老感觉自己不得劲儿。具体表现,就是有时候这胁肋两边,有点胀痛,也不是说多疼,就是闷闷的不舒服。而且时不时还容易反酸水,嘴巴里干干的,喝多少水都觉得不解渴。晚上睡觉,也睡不太踏实,总感觉心里有事儿似的,容易急躁。我寻思着,这肯定是跟我最近压力大,熬夜多,饮食也不太规律有关系。咱这年纪,身体零件也开始报警了。

寻医问药的过程:
自己瞎琢磨也不是个事儿,就想着还是得找个明白人看看。刚好有个朋友认识个老中医,据说看这方面还挺有两下子。我就抽了个周末,颠颠儿地跑过去了。老大夫给我把了把脉,问了问情况,又看了看我舌苔。他说我这情况,有点像是中医里说的“肝郁”,然后可能还夹杂着点“阴虚”的底子。简单说,就是肝气不太顺畅,身体里的“水”也不太够了,所以就容易上火,口干,心情烦躁啥的。
然后,老大夫就给我开了个方子,说回去照着吃吃看。我拿过方子一瞅,其中就有几味药我瞅着眼熟,一打听,核心的思路就是围绕着“一贯煎”这个方子来的,根据我的情况做了一些加减。我当时就挺好奇的,这“一贯煎”是啥来头?
自己研究和准备:
回家之后,我就开始琢磨这“一贯煎”。咱现在不都兴上网查资料嘛我就搜了搜。大概了解了下,这方子好像是清朝一个叫魏玉璜的医生创立的,主要是针对那种肝肾阴虚、肝气不舒的情况。主要的药材,我看网上说的,大概有这么几样:

- 北沙参
- 麦冬
- 当归
- 生地黄
- 枸杞子
- 川楝子
我看这些药材,感觉都是些滋阴养血、疏肝理气的东西。比如生地、麦冬、沙参、枸杞子,感觉就是滋养水分的;当归是补血活血的;川楝子,好像是疏肝泻火、行气止痛的。这么一搭配,好像还真挺对路我那“肝郁”加“阴虚”的毛病。
实际煎煮和服用体验:
按照大夫的嘱咐,我去药房抓了药。回家后,就开始了我的“煎药大业”。自己煎中药还是头一回,手忙脚乱的。先是把药材泡了一会儿,然后倒进砂锅里,加水没过药材,大火烧开转小火慢慢熬。那药味儿,弥漫了整个屋子,就是那种特有的中药味儿,不好形容,但闻着就觉得“苦口良药”。
头几回喝的时候,那味道真是一言难尽,确实挺苦的。但为了身体,硬着头皮也得灌下去。我一般是早晚各喝一次,饭后半小时左右。老大夫也叮嘱了,吃药期间,辛辣刺激的、生冷的、油腻的都得忌口,还得早睡早起,保持心情舒畅。我寻思这要求也不高,就尽量照着做了。
效果观察与

大概喝了有个三四天,我就开始感觉到一些变化了。最明显的是,胁肋那种胀闷的感觉轻了不少,没那么堵得慌了。然后是反酸水的情况,也明显减少了,以前吃完饭没多久就容易烧心,现在好多了。嘴巴干的感觉也有所缓解,不像以前那样老想喝水。脾气,好像也顺了点,没那么容易炸毛了,哈哈。
这只是我个人的体验哈。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,情况也不一样,不能一概而论。而且我这也不是单纯就靠“一贯煎”原方,是大夫根据我情况加减过的。
我总结了一下,这个“一贯煎”大方向上的作用,可能就是:
- 滋养阴液:像生地、麦冬、沙参、枸杞子这些,感觉就是给身体“补水”,缓解那种口干舌燥、身体缺水的感觉。
- 疏肝理气:川楝子这味药,加上当归的活血,应该是帮助肝脏把那些憋着的气给疏散开,让气血顺畅一点,这样胁痛、心情烦躁就能好一些。
对于那种因为压力大、熬夜多,导致的肝气不顺畅,同时又有点阴液不足,表现出胸闷胁胀、口干咽燥、容易烦躁、或者有点胃部不适(比如吞酸)的人,这方子可能就比较对路。
的叨叨:

通过这回实践,我感觉,中医这东西还是挺有门道的。一个方子,几味药,简简单单,但配伍起来就能解决一些身体上的不痛快。咱自己瞎琢磨归瞎琢磨,真要有啥不舒服,还是得找专业的大夫辨证施治,不能自己乱吃药,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。我这回也是在大夫指导下用的,大家可别自己随便抓药吃哈。
行了,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。希望我这点不成熟的小经验,能给大家一点点启发。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大家都好好保重!